找到相关内容4858篇,用时7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法事仪轨(一)

    代表意义: 供香代表五分法身香,持戒有戒香,修定有定香,开慧有慧香,解脱香,解脱知见香,能自利利他,故名为香。 二:供花代表清净无为的菩提果。 三:莲花代表空有不二,中道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151482822.html
  • 宋辽金夏宗教史之金代佛教的延续与道教的鼎革

    事。   今朝廷清明,陛下当允执中道,恭己无为而已。 ②对答称旨,甚得世宗欢心,此答与陈抟劝太宗以国事为重相似,而且全然是颂圣的立场了。   大定二十六年肖道熙逝世,一说他付教事于王志冲,自己飘然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150882972.html
  • 谈心说识(四):生命的根源

    ,熏成清净种子,即能转起依他净分而成为圆成实性的涅槃,这与根本佛教的缘起中道一样,“此有故彼有”,即级起流转生死。“此无故彼无”,即缘起的还灭而涅槃。转染成净与转妄为真是可能的,而众生不能,病根在无知...

    释依昱

    |唯识|谈心说识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6/12480083354.html
  • 圣一老法师宣讲佛法的要义

    年中所说的法,可多了!有法华经,有般若经,又有方等经。方就是方正,等就是平等,方正平等是大乘的妙理,天魔外道他就不知道方等这个妙理。所谓一切法是空,一切法是假,一切法是中道,从空假中生大圆融无碍,这就是...,这个就是无生无不生。 佛教是不二法门,不会偏于断,偏于常,偏于有,偏于无,偏于左,偏于右,是一个中道的法门。如果无生就无生了,这就是偏于无生;无生无不生,生即无生,你不可以讲生,也不可以讲无生,所以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1425583892.html
  • 唐思鹏老师的开示

    般若智慧,不执空有,善行中道,入不二门的智慧成就之。所以佛的母亲就是智慧,我们的母亲就是由我们的业力牵引、招感的,或者有漏五蕴和合成就的母亲所生养我们。所以我们现在要去掉有漏之身,而成就法身。也要把...

    唐思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391584218.html
  • 众生平等与正法治化

    符合心、色的中道之义,因为“名色缘识,识缘名色”,心、色相依互缘但却各有特性,各有各自的因缘法则,不能相互替代,要平等尊重。41 佛陀所说法特重对治人“心”之种种烦恼愚痴,而对于那些与人“心”状态关系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0144584390.html
  • 圣凯法师:《起信论》与宋代理学

    存心源的表现,后来天台的“一色一香,无非中道”、华严的“事事无碍”、禅宗的“砍柴搬水,无非妙道”都与这种“一即一切,...

    圣凯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3284595.html
  • 佛教对推进生态文明的意义

    是龙树菩萨对佛陀缘起、中道思想的阐释和发挥,它把人从语言文字的迷宫中解放出来,使之洞明世事、练达沉稳、不为尘世种种纷扰所困,从烦恼和困惑中解脱出来。在佛教实践上,可观缘起、通实相、现证涅槃。通达中观...无自性)。宇宙万物的真实相是“空”,亦是“中道”。所谓“中道”就是不能用言语分别,不能用概念亲证的一种最高存在,也就是“非有、非无、非亦有亦无、非非有非无”。   [28]异熟一词有三义:一为异时熟...

    金易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5284629.html
  • 佛教思想与中国文化

    这一理论的概括。二程的“一草一木皆有理”这一命题,无非是佛教天台宗“一色一香,无非中道”和禅宗“青青翠竹,尽是法身”这种观点的...

    郭朋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9500784780.html
  • 人生十问--星云大师讲述

    ,佛教的智并不是世俗的知识,因为知识并不全是善的。内心的般若智不能开显,做事不合佛法,一切只依感情与自私的世俗常识而行动,这叫做痴。佛教的智是由闻思修而来的,是一种观照实相的中道方法,依着这方法,才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104484884.html